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地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01 春风化雨
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从天文学角度,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便是立春之日。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每年公历2月18到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个节气——雨水。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即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02 日和清明
3月21日,春分节气。春分一到,气温回暖就驶入了“快车道”,从春分到清明,正是一年之中气温攀升速度最快的时节,雨水明显增多。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来临。天地之间,温暖晴和,是时清明。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春寒皆去,天气渐暖。
03 夏长万物
每年阳历的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会指向时钟上四的方向,即东南方,这一天正是北半球春夏交替的日子。“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七个节气, 代表着夏天正式开始了。
04 炎蒸三伏
夏至日,太阳走到黄道的最北端,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长的一天,此时万物壮大繁茂至极点,阳气也到达极致。夏至日后随着日照时间渐短,阴气开始慢慢生发。因为正好在这天阴气初动,所以夏至又称“一阴生”。
05 风涌稻香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一般在阳历9月7日前后来临。白露物候均与鸟有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馐。白露节气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也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时段
06 清秋月圆
秋分又称日夜分,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使用的节气之一。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天正式迈开了脚步,阴长阳消,天气开始变凉了。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进入寒露节气。寒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霜降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中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07 朔冬藏瑞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在汉族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风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北方地区小雪节以后,果农开始为果树修枝,以防果树受冻。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 在“藏”字上下功夫。
08 数九盼春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测定出了冬至。大寒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光阴变换,岁月流转。二十四节气,就这样支持着一个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未经135纪录片官网允许不得转载:135纪录片官网_纪录片自媒体解说素材下载_经典好看高清纪录片下载推荐网站 » CCTV央视气象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全8集 720P/1080i高清纪录片百度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