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2》定位为中华美食文化纪录片,延续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使人们可以有滋有味地认知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
《舌尖上的中国2》分8集,每集50分钟,依次为《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相逢》《秘境》和《三餐》。雪藏已久的第8集《花絮》作为最后一集播出。
第一集《脚步》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甘肃山丹牧场,老谭夫妇准备向下一站进发,又是一次千里跋涉;宁夏固原,回乡麦客们开始收割自家的麦子;东海,夫妻船承载着对收获的盼望,再次起锚。这是剧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第二集《心传》
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中国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从深山到闹市,厨艺的传授仍然遵循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师徒的心诀,食客的领悟,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传承。
徽州,榨油留下的饼渣,是庄稼最好的肥料;陕北的窑洞前,张世新的儿孙们挂出了自己制作的面;莽山瑶族,仍然感恩来自大山的馈赠。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点燃炉火、端起碗筷,每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
第三集《时节》
中国,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四季轮回中,隐藏着一套严密的历法,历经千年而不衰。相比农耕时代,今天的人们与自然日渐疏远,然而,沿袭祖先的生活智慧并以此安排自己的饮食,已内化为中国人特有的基因。这是关于时间的故事,是中国人与自然相处的秘密。[5]
东北,冬季绵长,铁锅炖鱼贴饼子,还有冻豆腐,炖鱼时贴上玉米饼子,一餐美味。天目山,春雷响起,深山中的村民来到大山挖掘雷笋,以笋为生的临安人,用雷笋制作各色美味,雷笋炒肉丝、多味笋干,极致的美食只留给最勤劳的人们。
江西上堡,越冬的水田已经蓄水沤肥;湖南衡阳,何连荣一家期盼新年风调雨顺;飞鱼季又至兰屿,巴布接替了爷爷的工作。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太多的苦痛和喜悦,中国人总会将苦涩藏在心里,而把幸福变成食物,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之上。
第四集《家常》
本集为您带来各地的家常菜,凝聚着家人的爱。节目中的家常菜有山西的家常面食、山西饸饹、天门蒸菜、上海红烧肉、四川泡菜、山东西瓜酱、江苏蒲菜水饺,澳门甜食以及适合孕妇坐月子时吃的广东金银菜南北杏蜜枣炖白肺等等,让您流口水的美食,不容错过。
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春天,吴月珍在地里播下新的种子;子钰获得了国际比赛冠军,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程荣花和赵小有,期盼来年风调雨顺,能有好的收成。人类组织家庭,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合理地生产和分配食物,正是这些人间烟火,让家庭组织更加紧密。尽管千门万户的家常美味各不相同,但有位作家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6]
第五集《相逢》
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着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蘑菇的丰收,犒赏了草原上的何福志;颜宝福一家,告别亲朋好友,此别不知何时还能相见。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然而,究竟是人改变了食物,还是食物改变了人?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啄,总会为我们津津有味地一一道来。
第六集《秘境》
遥远的山林、江河、草原、沙漠,这些难以到达的地方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美味,人类与自然携手让古老的美味延续至今。 秘境,带我们发现和寻找与众不同的人和食物。
古老的北京城,走不了多远,就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土耳其餐、地道的西班牙海鲜饭或是原汁原味的法国大餐。人们与来自全球各地的食物交会,口味也日益和世界趋同。然而,总有未被发现的食物,隐藏在中国的山林丘壑、江河湖海与草原沙漠之中,那是我们要发现和寻找的秘境。
宁夏吴忠,马阿舍和丈夫每天计算着回家的时间,而这里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新疆和田,吾布力卡斯木,要把今年的8月新麦收回谷仓;呼伦贝尔草原,其布日做的韭花酱,全家人可以吃到来年春天。地球村形成的速度不断加快,没有人能够阻挡,然而,只要保持对某种味道的迷恋和期待,那么,这种味道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生活信念就一定会守护一个个不可复制的部落、一处处令人神往的秘境。
第七集《三餐》
对美味的渴望源自人类的本能,然而关于美食每个人又有不同甚至相反的选择。 天津煎饼果子、重庆早餐小面、广州花式早茶、湘乡咸鸭蛋、彝族砣砣肉……各式各样的美食,背后也有着各自的故事,有人爱吃肉,有人喜食素;有人追求成功,有人追求内心的平和。
中国人吃早饭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此后,华夏大部分地区都实行早、午、晚三餐制,利于生活,也利于生产,尽管一日三餐几乎成为人类共同的饮食制度,同样的饭食,在中国,却变幻出不同的生活节奏,塑造出各异的人生感受。
6月5日,70辆大巴,140个车次,载着1万多名考生从毛坦厂中学出发。对李溪来说,辛劳而幸福的陪读,是母女俩难得的亲密生活,孩子长大,离家会越来越远;梁景轩每天早晨的出行都像是一次艰难的远征,只有晚上回家,才是真正的歇息,一碗热汤,承载着一个广东家庭的温暖亲情;结束繁重的工作,杨圆圆走出工厂,转身投入自己 的生活,无论对工作有多少抱怨,她仍然很享受这段青春时光;大凉山火把节的庆祝活动进入高潮,紧张的巡线任务告一段落,顾涛也坐下来,品味美食。对美味的渴望,源自人类的本能,然而关于美食,每个人又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选择,嗜荤茹素,快食慢餐,都有各自的理由。今天,空前丰盛的食物和前所未有的资源困境并存,如果到先辈的智慧中寻找答案,他们或许会这样告诫我们短暂的一生: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第八集《花絮》
本集为观众呈现《舌尖》第二季的拍摄花絮。
经历一年的磨砺,《舌尖上的中国》摄制团队终于完成了这部美食大餐,这是辛勤劳作的一年,也是行将收获的一年。通过对食物的追根溯源,摄制组每一个成员对中国美食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美食背后的人、家庭、民族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未经135纪录片官网允许不得转载:135纪录片官网_纪录片自媒体解说素材下载_经典好看高清纪录片下载推荐网站 » CCTV央视人文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A Bite of China》第2季全7集 720P/1080i高清纪录片百度云